订阅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李睿 在全球“片荒”、疫情反复的影响下,最近的电影市场特别冷清。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,截至3月21日17时,三月份21天全国电影票房仅7亿元,除了2020年停工的那半年里,这个数字几乎创造了2013年以来历史同期的最低纪录,电影市场的“倒春寒”来势凶猛。 “勒紧腰带活下来” 3月16日早上九点,济南新世纪电影城泉城路店空旷的大厅里十分静谧,四台取票机只有一台开着,顶灯反射在光亮的地板上,令人晕眩。记者在周三工作日的上午见到了影院经理李言鲁,那时他刚结束了跟总部的线上会议,“票房太冷了,大家刚才一起讨论怎样再增加一下影院的非票收入,得想办法活下来。”他的笑容有些无奈,对于影院来说,客流是一切收入的来源,除票房之外,小卖、场租、片前广告、充电宝、按摩椅等非票收入依然依赖到店的观众,“现在投放片前广告的也少了,我们只能放预告片。” 三月的影市确实一片惨淡,截至3月21日17时,三月21天的票房仅7亿元,其中有5天的单日票房甚至低于2000万,这些数字对于影院人来说沉甸甸的。根据灯塔专业版统计的“影院营业地图”显示,3月17日,全国营业影院总数6915家,全国影院营业率57.6%,较前日减少了259家,该数据是以2022年1月1日以来产生过票房的影院总数为分母,统计了当前还在产生票房的影院。而根据国家电影局去年统计的数据,截至2021年9月底,全国共有影院14235家、银幕80743块,现在不到七千家影院营业的状况,令不少影院人忧心忡忡。
![]() |
10 人收藏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收藏
邀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