订阅
小的时候,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。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,来了风,榆树先呼叫,来了雨,榆树先冒烟。 “先呼叫”说明榆树高大,树大招风,只要一刮风,枝叶猛烈摇动发出呼呼声;“先冒烟”是雨点落在纸页上,雨珠成线就像冒烟那样。这里运用拟人、比喻修辞方法,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榆树的高大。 太阳一出来,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,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。 写阳光下的榆树叶子,闪光发亮,充满活力。 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了大榆树的高大? 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入手,用富有诗意的语言,生动描写大榆树的高大和充满活力。 课文回顾 《琥珀》一文从琥珀的发现,推测到几万年前的故事和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,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有关的科学知识。 《飞向蓝天的恐龙》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的演化过程。文章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,也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。 《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》一文介绍了纳米和纳米技术,突出的是纳米技术的神奇,展示了纳米技术在应用上的美好前景。 永不止步 bèi jǐng lí xiāng 【背井离乡】离开家乡,客居外地。 shān gāo lù yuǎn 【山高路远】山又高,路又远。形容路途艰难而遥远。 fān shān yuè lǐng 【翻山越岭】翻越很多山岭。形容野外工作或长途行进的辛苦。 zǒu nán chuǎng běi 【走南闯北】形容到处闯荡,经历丰富。 kāi tiān pì dì 【开天辟地】古代神话传说,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才有了世界和人类。后用来指开创历史。也指有史以来。三国吴·徐整《三五历纪》:“天地混沌如鸡子,盘古生其中,万八千岁,天地开辟,阳清为天,阴浊为地,盘古在其中。” shàng tiān rù dì 【上天入地】升上天空,钻入地下。形容神通广大。也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。 jiàn duō shí guǎng 【见多识广】见识广,阅历深。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,我就跟在后边,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。哪里会溜得准,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。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,反而把它踢飞了。 “我”跟随祖父在院子里栽花、拔草、种小白菜。“我”并非真正地劳动,而是儿童的天性——爱模仿,甚至还很淘气,把菜种踢飞。这些行为表现了“我”的天真幼稚、顽皮可爱。 《千年梦圆在今朝》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为实现飞离地球、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,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、勇于探索、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。 匠人之魂 diǎn jīng zhī bǐ 【点睛之笔】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。 zì lǐ háng jiān 【字里行间】字句之间。指某种思想感情从文章字句中隐隐透露出来。 gāo shān liú shuǐ 【高山流水】比喻知己或知音。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。《列子·汤问》载:“伯牙善于弹琴,钟子期善于欣赏。一次,伯牙弹琴弹到描写高山的曲调时,钟子期听了说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!’弹到描写流水的曲调时,钟子期听了说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!’” qīng gē màn wǔ 【轻歌曼舞】轻快的音乐,美妙的舞蹈。 xíng yún liú shuǐ 【行云流水】像飘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。形容诗文、书法等洒脱自然,毫无拘束。也形容事物流转不定,易于消逝。 yú yīn rào liáng 【余音绕梁】余音:指歌声结束后耳边好像还留有声音;绕梁:绕着屋梁,形容歌声久留不散。形容歌声优美动听,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也指诗文意味深长。 miào bǐ shēng huā 【妙笔生花】以高超的技巧创作出优美动人的作品。也指巧妙地润色文句。 huáng zhōng dà lǚ 【黄钟大吕】古代音乐分十二律,阴阳各六,黄钟为阳律第一律,大吕为阴律第四律。形容音乐或文辞的高妙,格调庄严,气势宏大。 ![]() |
10 人收藏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收藏
邀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