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iscuz!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

资讯

订阅

在棺材上睡了30年?浙江老农翻新祖宅挖出红棺,专家:全部人撤离

2021-12-25| 来源:互联网| 查看: 317| 评论: 0

摘要: 2016年5月,在浙江台州市黄岩的一个小村庄里,村民杨年志正拿着多年苦苦攒下的积蓄,准备拆掉老宅重新盖上一......
喝茶影视 http://www.545dy.cn

2016年5月,在浙江台州市黄岩的一个小村庄里,村民杨年志正拿着多年苦苦攒下的积蓄,准备拆掉老宅重新盖上一个大房子,好孝敬年事已高的父母。

年轻的时候,杨年志和哥哥一起进城打工,攒下了不少钱。因父母健在,为表孝心,想着让父母跟自己住新房,颐养天年。

于是开工这天,一大早挖掘机师傅就开始忙碌了起来,可正当大家如火如荼地干活时,突然“哐当”一声巨响吸引了众人的目光。

原来是挖掘机师傅挖到了一块“巨石”,而巨石也仅仅露出了一角,似乎土里还埋着很大一部分,杨年志和挖掘机师傅商量挪走这块巨石,继续深挖把巨石移走。

可是这块巨石越挖越不对劲,怎么可能会有如此方方正正的天然石块呢,眼前这块“巨石”绝对是人工打磨过的,而且石头下面压仿佛压着什么东西,隐约透出一抹鲜红的颜色,怎么看都像是一口棺材。

众人看的心里发毛,都不知如何是好,家主杨年志站出来提议:为了以防万一,还是将此事上报给文物局最为妥当,万一真是珍贵文物,如果自己给破坏了,那绝对是承担不起责任的,众人也赞成他的说法,急忙联系了警察和文物部门。

平静的小村庄突然出现一口红色的棺材,这样的奇闻很快就传开了,周围的百姓也都赶过来围观,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。

等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赶到时,周围已经聚满了围观群众,把杨家围得是水泄不通。工作人员急忙地拉起了警戒线,保证考古挖掘工作顺利进行。

考古人员首先对地形地势展开观察,周围山林环绕,东侧还有水库,确实有存在墓葬的可能性,随后开始挖掘工作,清理了覆盖在上面的土层,露出整个墓室。

经过专业人员测量发现,这个古墓长三米,宽约五米,红棺则横向摆放在墓室中,墓室内并没有发现其他陪葬品,也没有什么文物可以提供参考。

但经验老到的考古人员觉得周围可能存在其他墓室,于是开始对四周进行试探性挖掘。果然不出所料,在不远处挖到了另一个墓室,两个墓室相邻,专家们判断大概率是“夫妻合葬”的墓。

经过挖掘后,发现这间墓室棺椁损坏严重,棺身早已支离破碎,显然是人为破坏的,这让考古队员心头一颤,这间墓室一定是被盗墓贼“光顾”过了。

考古人员也是急忙地清理新发现的墓室,不出意料,棺内仅剩下了几块碎骨头,没有任何有参考价值的文物,无奈之下工作人员只好把重心放在最先发现的红棺上。

而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,专家们也有了新的发现。一块平整的石块出现在人们面前,上面似乎还雕刻的迹象。

专家们当下断定这极有可能是墓主人的“墓志铭”。所谓墓志铭,是一种悼念文体,上面会记载墓主人的身份、籍贯和生平事迹,在考古工作中,文字形式的文物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,甚至有可能填补历史的空缺。

所以这块墓志铭的发现让考古学家们兴奋不已。于是他们急忙拓印下石碑上的文字,让专业人员进行辨识。

很快结果出来,据墓志铭所写,这个墓主人叫赵伯澐,南宋人士,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第七代世孙。

在赵伯澐携妻子官满回乡时,妻子途中不幸染病,没过多长时间就离开了人世,而赵伯澐与妻子恩爱有加,妻子的离开对他的打击非常大,所以撰写了墓志铭,并交代后人在自己死后与妻子合葬在了一起。

村民听说此事都激动不已,想到是帝王后代,那棺内必定会有许多奇珍异宝,于是纷纷上前想要先睹为快,可考古人员并没有贸然开棺。

因为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,同一时期的棺椁,为何红棺保存完好,另一口却已经腐朽不堪了呢?

原来,经过进一步发掘,现场考古人员才明白,赵伯澐妻子的墓室遭到了盗墓贼损坏,棺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,所以会被腐化。

但赵伯澐的墓室不同,因为他的棺椁下葬时,周身都被覆盖了松香、糯米汁加上三和土浇灌,棺椁和墓壁之间的缝隙都被填满,让整个棺处于真空状态,隔绝了空气,从而达到了“保鲜”的效果。

揭开了这个疑惑之后,考古人员把棺椁搬运到安全场所,专家们在棺椁上打了一个小孔,放干了棺材里的积水,一切就绪后,正要准备开棺时,新的问题又出现了。

虽然棺椁本身保存完好,毕竟也有了八百年的历史,棺盖和棺身之间的缝隙随着时间的侵蚀早已分辨不清,而且棺身已经打过小孔,空气进入了馆内,开始了氧化反应,如果不尽早开棺,必定会对里面文物造成严重损坏,后果不堪设想。

这个难题让专家们一筹莫展,如果强行切开棺椁,一定会损害到文物,如果打不开,空气也会慢慢侵蚀氧化,后果一样严重。这让整个考古队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。

无奈的考古队只好一群人围在棺椁四周,慢慢摸索。又经过了一个多小时,一条若隐若现的白色缝隙出现在了众人眼前,专家们非常兴奋,难题终于解决了!

原来,刚刚出土时,棺内存有积水,使得整个棺椁非常潮湿,所以分不清棺盖的缝隙。而转移到安全场地后,干燥的环境下蒸发了一小部分水分,这才发现了这个若隐若现的缝隙。

既然已经发现了缝隙,接下来就可以顺利开棺了,工作人员激动地拿出楔子就要开动,可被专家急忙制止。

紧接着,专家要求做清场处理,命令围观群众全部撤离,只留下穿好防护服的工作人员。为什么开棺时不能让人看呢?难道真的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东西?

其实,专家之所以疏散众人也是为了大家安危着想,要知道达官显贵们怎会心甘情愿被强盗所祸呢?

所以为了防盗,就有了棺内藏有毒气、水银、暗器等等防盗措施。而眼前的棺材中毕竟是皇室后裔,有些防盗措施再正常不过了,即便没有,棺材已经八百年没有打开过,产生些有毒的污浊气体也是有可能的,这都是不安全的因素。

所以,等到群众全部离开后,穿好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才打开了棺盖,而后里面的文物才一一呈现在众人眼前。

当时,只见墓主人躺在中间,层层衣物将他包裹其中,虽然尸体被积水浸泡得有些发黑,但整体来看还是栩栩如生,根本不像是已经下葬了八百年的样子。

而为了能让所有文物完好地展示在大家面前,专家们进行了抢救修复,其中最难的就是衣物的剥离。

八百年的时间,赵伯澐的尸身与衣服早已紧密粘合,考古队员们用特殊手段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将二者分开,最终才成功分离了八层衣物。但在发掘之中,也有巨大的收获。

在清理棺内陪葬品之时,考古人员在头骨附近发现了一块极为精美的玉璧,后经研究,确定这是一块南唐时期的玉璧,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。

除此之外,这次墓葬的挖掘,一共出土了66件国宝级文物,而其中丝绸制品种类繁多,形式多样,这也间接的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手工业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。

后来,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,考古人员还成功还原了墓主人生前穿戴衣物的场景,这也让我们更加直观的了解了南宋时期衣着文化特点,而复杂的穿着也体现了士族文化阶级的不同。

其实,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,像商周时期,达官显贵在去世后都有极为丰富的陪葬品,为了死后到另一个世界,也能用陪葬品来彰显自己身份和地位。

等到唐宋时期,人文思想得到了提升,不再去追求豪华的墓葬规格,更贵的是希望自己生平能被后人流传。

所以在赵伯澐的墓室中,只有八层上衣和八层裤子,其中的贵重品也只有自己在世时的贴身物件。

历史上的宋朝一共经历了两个阶段,北宋和南宋,在南宋时期,赵匡胤的第六世孙赵子英曾担任过台州府黄岩县丞,管理黄岩县,而赵伯澐则是赵子英的第六个儿子,赵伯澐曾于庆元二年主修黄岩五洞桥,现在也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尽管在自己老宅发掘出了古墓,但杨年志并没有因为红棺感到晦气,反而非常高兴,时常与他人提及此事。在他看来,宋朝皇室后裔的墓地肯定是一个风水绝佳的宝地,自己家在这个地方住了三十几年也一定会越来越好。

其实,每一件被发掘的文物,不仅是我们国家极为宝贵的财富,而其背后体现的更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达。

而杨年志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,他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,因为保护历史文物,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。

分享至 : QQ空间

10 人收藏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收藏

邀请

上一篇:暂无
已有 0 人参与

会员评论

关于本站/服务条款/广告服务/法律咨询/求职招聘/公益事业/客服中心
Copyright ◎2015-2020 云推商贸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Powered by 云推商贸网 X1.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