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iscuz!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

资讯

订阅

二娃不够,三娃来凑?国家催生无果后,经济学家再提“新建议”

2021-11-03| 来源:互联网| 查看: 317| 评论: 0

摘要: 2020年,我国新生儿数量为1200万,出生率只有1.3,同比下滑幅度高达18%,有研究机构做出测算,依据这个趋势发展......
实习

2020年,我国新生儿数量为1200万,出生率只有1.3,同比下滑幅度高达18%,有研究机构做出测算,依据这个趋势发展下去,在5年之后,年新生儿数量或降低至1000万人以内。而我国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,年出生才1000万人,简直如杯水车薪。

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不敢生娃呢?估计每个人都能说出几个原因,基本上都八九不离十,无外乎高住房成本、高养育成本、女性生娃耽误职业生涯等。这也被称之为生娃路上的三大拦路虎,如果这三大问题能妥善解决,相信很多家庭还是愿意提高生娃数量的。

首先是高房成本。经过20多年的发展,房地产已经被确定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,在多数地方性城市里,房地产更是被赋予重任,土地收入占到整个财政收入超过50%的比重,地价连番上涨的情况下,房产销售价格也逐年高攀。在一定的时期内,家庭总收入是相对稳定的,面对房子快速上涨的局面,多数家庭宁愿牺牲其他方面的开支,也要咬紧牙关买套房子(以免自己的家庭财富与别人越拉越大),数据显示,现阶段超过80%以上的刚需家庭是采用按揭贷款购房的,房贷甚至占到家庭月总收入的60%以上比重,可以说,因为买房,导致多数人成为了“负债人士”,买房都很吃力的情况下,哪里还有多余的闲钱来从事其他活动呢?生娃更加不用想。

其次是养娃费用。如果说房子价已经足够高,对生育影响已经足够大的话,那为啥很多已经买了多套房产的人,依然没有生养二胎、三胎的意愿呢?关键还在于生养成本和耗费心力大。根据以往的经验,经济越不发达的情况下,人们生孩子的兴趣就越高,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是核心因素。然而2020年已经实现了全民奔入小康,家家户户都成为了基本富裕的家庭,大家已经从“低质多生娃”转变到了“高质少生娃”的层次。

以往生很多个孩子,全部穷养,只要能长大成人就可以,而现在全部都流行富养,从小要给各种资源,培训班、辅导班、课外兴趣等风生水起,虽然有点内卷的意思,但眼看着别人家的小孩都“才华横溢”,自己的孩子不去学习的话,相比之下就落后了几条街。10年前,义务教育阶段上学基本一毛钱不用花,上高中和大学才是花钱的阶段。而现在刚好相反,上幼儿园和小学花钱多,高中和大学反而成为了相对省钱的阶段。

据机构统计,现在养孩子的成本在各大城市不尽相同,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,养娃成本达到260万元左右,甚至更高;在一般二线城市,也普遍超过120万元以上。而我们知道,根据统计局数据,2020年全国人均年收入为3.2万元,120万元相当于家庭37.5年的总收入;260万元相当于81.25年的总收入。一个孩子就需要家庭为之奋斗37年-81年的情况下,第二个孩子则成本直接乘以二,数据结果可见一斑。

再次,除了买房成本和养孩成本居高不下之外,还有第三条原因,那就是一旦女性生育,就面临着失业风险,虽然多数情况下不会有失业出现,但是职业生涯将受到影响和限制。23岁至35岁是生育的黄金时期,同时也是年轻人工作和事业的初创期,这个时候为了生娃“消失1年至2年”的话,那么即便是再次重回工作岗位,差距也会拉的很大。

二娃不够,三娃来凑?近些年来,为了让人们抓紧生育,出台了不少政策,2016年全面放开二娃,效果没有达到预期,至今已经连续4年新生儿下滑了。2021年5月份,三娃也加速放开,效果究竟能有多好?主持人白岩松说出了本质:年轻人连一个孩子都不愿意生,二娃、三娃从何而来呢?

国家催生无果后,人口警报拉响。对于如何解决低生育的问题,答案估计也只有这3条路可以走:

①降低住房成本,限制炒房行为,让更多的资金从楼市抽出来,让家庭可以有更多的钱来从事其他领域的消费活动;②解决教育成本和养孩成本,特别是要取消不必要的辅导班、培训班之类的活动,让义务教育真正回归到义务免费阶段;③多措并举保障女性的职业地位和工作前景,不能因为生娃贡献了青春的同时,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和前途。

2021年,经济学家再提“新建议”。

前不久,原恒大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,提出了自己对催生的看法。任泽平认为,首先生二娃、三娃的人主力军并不是90后和00后,而应该是75-85年这期间的人,因为90后和00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,他们更加不喜欢多养孩子。其次,任泽平提出,可以对生三娃的进行现金支持,例如一线城市三孩每个月发3000元-5000元补贴。

对于这两点看法,指闻君表示支持后一条,年轻人不愿生娃的核心,关键还在于手头上钱不够,无力支撑三娃,如果真的能直接增加补贴,或许真的可以提振生育信心,或许能获得家长们支持;但是对于第一点不敢认同,要知道75年至85年的人已经36岁-46岁了,年龄已经很高,已经不属于最佳生娃年纪。

除了养娃成本等在被逐步解决之外,住房问题也正在被逐一解决。首先,采用釜底抽薪的方式限制房地产增速,2020年央行与住建部联合而提出了“三红线”政策,要求所有房企在限定的时间内把负债等指标降低至“绿线”以内,如果未能达到标准,则今后的融资增幅会受到限制。

与此同时,2021年以来,央行再度加码了资金限制策略,为金融机构分别设置了向房地产企业和购房者个人贷款的上限比例,效果显而易见,从2021年4月份开始,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按揭贷款审批期限开始明显拉长,在不少城市里,二套房甚至出现了停贷的情况。房贷利率上浮也成为收缩住房金融政策的另一举措。

资金是房地产发展的根本支撑点,过去的20年里,在棚改货币化安置和新房销售价上涨的浪潮下,市场上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涌向住房市场,也正是在巨额资金的支持下,房地产发展形成了高周转、高负债的运营模式,利润空间就此诞生,一旦收缩了楼市的资金源头,那么整个市场的房地产开发、房地产销售活动都将被压缩,进而降低楼市涨幅。

话题:上述这些“举措”,能提升生娃率吗?

分享至 : QQ空间

10 人收藏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收藏

邀请

上一篇:暂无
已有 0 人参与

会员评论

关于本站/服务条款/广告服务/法律咨询/求职招聘/公益事业/客服中心
Copyright ◎2015-2020 云推商贸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Powered by 云推商贸网 X1.0